本科生教育
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春秋学社举办《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第二次线上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1-05-10     访问次数:

5月2日晚七点,春秋学社举办了《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以下简称《权势转移》)第二次线上分享会。本次分享会有幸邀请到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2019级硕士生吴昕璇同学作为导读嘉宾。会议由春秋学社企划部吴蕾同学主持。

本次分享会集中于《权势转移》的后五章内容。会议开始后,徐佳炘同学首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收获。针对第五章《过渡时代的读书人的困惑与责任》,徐佳炘同学从“过渡时代”和“读书人”背后的深层含义出发,指出“应当把近代以来的转变视作千年巨变的,一个仍在发展中的整体历史进程”,这才是“过渡时代”含义的意义,并认为我们需要将过渡时代作为一个仍在发展中的整体看待,它包含近代以来发生的所有转变。他还指出,中国传统的“读书”是指一种超越功利目的的学习。过渡时代废除经典、取消科举,士人的社会角色定位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反思“读书”的功用,徘徊在功利与超功利之间,存有既认同经世致用,又否定完全实用主义的矛盾心理。

其后,徐佳炘同学又从近代中国的断裂性和延续性、传统文化的负面化过程出发,简述了《权势转移》的第六章——《中国传统的负面整体化》。他提到,近代中国与传统的决裂正是由于认识到了历史的延续性,看到了过去对于现在、现在对于未来的巨大影响,而传统的负面化则随着中西对比逐步深入,其中不乏对经典真意的曲解改造。同时,近代在反传统的过程中也存在对传统的变相继承,传统的不稳定给了人们继承扬弃的创新机会。接着,徐佳炘同学对《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和《国进民退:清季兴起的一个持续倾向》这两章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

吴昕璇同学的分享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他比对了199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所出第一版《权势转移》与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所出第二版的目录,展示出二者存在很大区别,以此提醒大家在读书、使用材料时不能忽视版本问题,注意新版和再版之间内容和观点的差异。并强调历史文献要追寻最初版本,但事后的变动修订也能作为历史研究的线索。

第二部分是他对本书的内容述要。《权势转移》分析了从清末至北伐前的中国思想和社会转变,他认为这一进程从“在传统内变”到“在传统外变”,在思想层面上从“西学为用”到“中学不能为体”,在社会层面上则表现为四民社会崩溃、边缘知识分子崛起和持续国进民退等现象的出现。他在本部分提出并讨论了如何看待西方思想对中国固有发展逻辑的冲击、如何看待中国古今的变与不变等重要问题,他强调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它们对于我们思考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民族国家如何在世界自处等问题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在第三部分中,吴昕璇同学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本书中涉及的民族主义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他谈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可追溯到传统夷夏之辩中透露出的类族辨物思想,由传统思想渊源结合当时的思想演变和社会背景,以及东西洋学理的融合而产生。它并不是固定的概念和思想。民族的定义和划分不断变化,民族主义也随之变化。当时士人反传统的目的在于实现“存人、存种”。民族可能是想象的,但并非虚拟。他强调,罗志田先生在《权势转移》中所倡导的“和而不同”思想对自己很有启发,他提醒同学们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民族主义。随后,徐佳炘同学和吴昕璇同学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有关民族主义和近代思想演变的问题。

本次分享会对《权势转移》中后五章的内容进行了分享讨论。其中,解读民国士人文化态度时发出的议论——“重视历史的目的其实在于重视将来”——对我们这一辈学习历史的人来说有着重要的警醒和启示作用,同时,本次分享会关于民族主义的思考也加深了大家的理解。

(春秋学社 陈玺越)


Baidu
sogou